第(3/3)页 前世许江河不是参与者,当时真就是个萌新大学生,等后来到了研究生阶段,包括个人开始创业后,真正回顾起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十年黄金发展史,才知道这一年是多么的风云际会。 但现在,这一世,他不再是不知不觉,他站在了潮头之上。 一进到四月份,创投圈一改之前对聚团的冷落,突然间热情拉满,包括有几个头部的投资机构也开始主动上门了。 这事儿一部分原因是风口变化,另一部分原因是徐老师在背后送了一个顺水人情,因为有几家都提到了徐老师,说徐老师对聚团的评价很高,特别是创始人许江河,虽然年轻,但很有想法和思考。 融资嘛,内行有句话,说就跟搞暧昧谈恋爱一样。 所以尽管已经跟魏怡达成了意向,但许江河该接触的还是接触,该暧昧的还是暧昧。 对此魏怡也来了好几个电话,不过也没表达什么意见,只是催促尽快开始投前的尽职调查。 融资重要,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,这一点许江河从一开始在内部定调了。 老学长挖来的那位人力前辈很不错,叫乐斌,南大经管院零几级的学长,原公司岗位做的非常出色,也不知道老学长使了什么劲儿,这头给完许江河电话,许江河立马联系,主动拜访,乐斌说不用了,他明天过来。 见面聊了一上午,乐斌用一句话回应,老学长没骗人。 人力架构是一项系统工程,这不是边打仗边调整的,许江河是过来人,所以理念上跟乐斌非常契合,接触后,更是让这位学长直呼叹服。 聚团是走重资产模式的,尤其是早中期,庞大的地推团队,持续加码的技术升级要求,包括后续的新业态增长点的开发。 乐斌到位后,第一件事就是给许江河配了一位助理,然后大刀阔斧的各项整合疏分,将聚团之前草台人事部整合出了一支专业的人力资源团队,过程自然少不了跟许江河的一再沟通,就是这个沟通,乐斌直呼叹服。 四月中,唐旭东的团购导航网正式上线。 同时,魏怡背后的纳德资本派出的尽调小队也正式进驻聚团,这个项目小队规格很高,魏怡亲自把关,实际带队的负责人也是一位高级合伙人,而且基本就是抱着必投的初衷过来的,所以在具体问题上毫无保留,极可能的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帮助,比如审计层面,比如法务规避。